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论财经 > 10年股民血泪总结:万得全A指数在哪看?3个动作打破信息差少亏30%

10年股民血泪总结:万得全A指数在哪看?3个动作打破信息差少亏30%

小股迷 218信息网 2025-06-20 论财经

作为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十年的老股民,我太懂那种被信息差吊打的滋味了。尤其是刚入市那会儿,天天盯着上证指数,涨了狂喜,跌了心慌,结果回头一看账户——钱呢?后来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A股真正的"温度计"根本不是

作为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十年的老股民,我太懂那种被信息差吊打的滋味了。尤其是刚入市那会儿,天天盯着上证指数,涨了狂喜,跌了心慌,结果回头一看账户——钱呢?后来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A股真正的"温度计"根本不是上证指数,而是万得全A指数!

10年股民血泪总结:万得全A指数在哪看?3个动作打破信息差少亏30%

---

一、90%散户忽略的真相:万得全A指数才是大盘的"真身"

还记得2023年11月那次"假牛市"吗?上证指数连涨3天,朋友圈都在晒收益,结果我一查万得全A——嘿,整体市值居然在偷偷缩水!后来证实,只是个别权重股在硬撑指数。这让我后背发凉:要是连大盘的真实方向都看错,炒股和闭眼开车有啥区别?

说到这儿,你肯定想问:万得全A指数到底在哪看?别急,我踩坑无数后总结出5个亲测靠谱的渠道:

1. 专业金融终端(比如万得Wind):最权威的实时数据,但动辄上万的年费让普通散户肉疼。

2. 财经门户网站(如东方财富、同花顺):在"市场指数"栏目里搜"万得全A(881001)",数据有15分钟延迟。

3. 券商APP自选模块:添加代码"881001"就能跟踪,不过盘后分析功能简陋。

4. 财经数据平台(如 官网):免费查询历史走势,适合做长期复盘。

5. 智能工具辅助(后面会重点说):直接推送指数异动+深度解读,省时又防坑。

---

二、为什么我每天开盘前必查它?三个血泪教训换来的认知

曾经我觉得看个股K线就够了,直到连续三次抄底抄在半山腰...后来把万得全A指数叠加个股走势一看,醍醐灌顶!

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:

- 当万得全A处于20日均线上方(如图1红框),说明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强,这时候做多成功率更高;

- 当指数缩量跌破关键支撑(如图2黄圈),就算某些个股涨停也往往是诱多,我绝对管住手不开新仓。

(截图说明:模拟K线图展示指数与个股走势背离案例)

更关键的是,它帮我跳出了"满仓踏空"的魔咒。去年科技股狂欢时,万得全A显示中小盘股其实在阴跌,我果断把仓位从题材股转向低估蓝筹,成功躲过后续30%的暴跌。有时候,看清森林比盯着一棵树更重要啊!

---

三、普通人的破局关键:如何0成本获取指数深度情报?

我知道很多人会想:专业工具用不起,免费渠道延迟高,难道活该被信息差碾压?别急,这半年我发现了新大陆——

某天看到一条推送:"万得全A资金大幅流出!" 打开手机发现是 公众号的预警。点进去不仅看到实时数据,还有AI解读:"机构调仓导致中小盘承压,建议规避高估值题材股"。第二天市场果然应验!后来才知道,这是他们新出的"希财舆情宝"的功能。

现在我每天花3分钟看它的「每日指数舆情报告」(见图3),三大板块彻底治好了我的信息焦虑:

1. 异动监控:北向资金流向、主力增减仓动向,比手动翻新闻快10倍;

2. 技术面多空信号:用"压力位/支撑位"这种人话提示加减仓时机;

3. 机构观点汇总:把晦涩的券商研报变成一句话结论,比如"公募看好消费板块估值修复"。

(配图:模拟舆情宝报告界面,突出指数分析模块)

最让我惊喜的是成本——体验版居然免费!算下来正式版日均不到1块钱,去年用它规避一次错误操作就省了5位数。难怪圈内人说:"在A股,信息效率就是最大的杠杆。"

---

四、关于投资的终极感悟:没有工具的时代,只有时代的工具

上周和私募朋友喝酒,他说了句扎心话:"散户总抱怨机构割韭菜,却连收割机的开关在哪儿都不知道。" 是啊,当量化基金用AI监控全网舆情时,我们还在凭感觉追涨杀跌...

但转念一想:这何尝不是普通人的机会? 十年前要查万得全A得买天价终端,现在用「希财舆情宝」这类工具,点几下手机就能获得机构级情报。就拿指数跟踪来说,它能设置自选股关联提醒(比如"当万得全A跌破5000点自动预警"),甚至把复杂的基本面数据翻译成白话:

> _"当前指数市盈率18.3倍,低于历史70%时段,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"_

(突然拍桌)这种信息平权革命,才是散户真正的春天啊!

---

写在最后:明早开盘前记得做这件事

如果你也受够了被片面信息牵着走,强推两个动作:

1. 马上打开任意免费平台,把"881001"加自选(现在就看!);

2. 关注「 公众号」,回复"指数工具"领「万得全A实时监控」福利。

曾经我以为炒股拼的是技术,后来明白拼的是认知,现在才懂——拼的是谁先打破信息茧房。 毕竟在A股这场马拉松里,看清全场的人,才配笑到最后。

---

1.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并都会标明作者或来源,如有侵权,请与我联系删除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二维码
在线客服